目前,整个LED市场大概有1500亿美金左右的容量,总体增长速度约为56%,其中发达国家在2%到3%之间浮动;发展中国家在7%到8%之间浮动,覆盖了超过一半的人口。而亚太地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。
数据告诉你LED照明的市场状况
一份关于中国照明市场发展现状报告:“2013年中国全部销售额约为4700亿美金,占全球总量的一半,当中出口约为360亿美金,可以说中国在全球的照明市场当中地位举足轻重。当然,我们还发现,传统照明产品占有率在下降。从2013年的情况来看白炽灯下降了,荧光灯增长了20%。其中路灯的增长速度最快,幅度超过了25%。”
再看今年上半年的情况,卤素灯下降了一半。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LED照明产品的生产基地。2013年全部出口额是360亿美金。其中LED出口60亿美金,占到全部出口额的1/6,同比增长70%。今年的前6个月全部照明出口了176.7亿美金,LED照明产品出口额达38.9亿美元,占所有照明产品出口总量超过了20%,大概在22%到23%的水平。
市场增速放缓企业应回归理性
陈燕生说到了一些个人看法:“我认为,相当长时间内高效照明产品将与LED照明产品在市场上并存,但LED照明产品所占份额将逐年增长,并且未来3、5年仍然是LED照明产品的高速增长时期。另外从国内的情况来看,市场需求会从政府推动型向市场拉动型的方向转变,随着政府推动的弱化,市场将会引领行业的发展。”
另外,很多“老板们”表示市场不如以前“旺”,这种状况是随着国内GDP增长速度趋缓而产生的一种常态。他谈到,对于市场的预期应该从前些年的盲目跟风向理性回归。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分析市场的需求、自身的实力、自身的优势,企业要找准自身定位,发挥自身优势,要有所为、有所不为。
产业标准应与国际接轨和统一
再者,产品质量问题要引起企业重视。当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,如果单纯地拼价格,作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讲不是最好的选择。随着LED照明产品的标准不断完善,企业应该要按照标准来生产产品。
目前,各地也出台了很多地方标准,中国现在照明产业面向的不单是国内市场,还有本地、本省市场,以及全球市场。因此我认为地方标准有点劳民伤财,我不赞成各地都在搞地方标准,应该要有一个和全国、全球市场相对统一的标准。
技术差距在缩小中国企业缺少的是创新
从政府部门职责来讲,不应该再去提供各种补贴,而是要加大市场监督。从企业来讲,中国的照明企业和国外的照明企业相比较有很多的优势,比如成本优势、跟国外先进水平差距逐渐缩小,但仍旧缺少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,这是国内企业需要加强的。所以希望有实力、有梦想的中国企业能够加强技术创新,并且能够争取在国际市场上打出自己的品牌。
照明电光源经历了白炽灯、卤素灯、荧光灯,现在到了固定光源的时代:LED、oled,可以说整个100多年的电光源发展历程是不断创新的过程。从产业链角度来讲LED照明已经进入了实际应用的阶段,所以LED的技术创新应该更多地发挥LED的特点,随着今天互联网发展的阶段,智能照明将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但是智能照明又涉及到很多的技术领域,包括传感器的技术,自动控制的技术,通讯技术等等,相对来讲是一种综合的,或者是边缘的,那么也考验企业的创新能力。因此在知识结构的更新和人才结构的调整方面也要跟上步伐。
智能照明是趋势目前不宜过热
智能照明室内外都有应用,它将来会和智能家居、智能建筑结合起来,说得更大一点,像智慧城市会是未来的趋势。美国2008年由国家科学基金支持成立的智能照明工程研究中心,这个就放在了新泽西的RENSSELAER大学里。欧洲从2011年开始,每年召开一次SmartLightingConference会议,国际上也有一些组织在推动智能照明,比如互联照明联盟,还有TALQ,主要是做室外路灯控制一类的,以及ZigBee联盟。
从国内的情况来看,室外的路灯项目应用相对多一点。至于室内智能照明,ZigBee相对应用比较多,也有WIFI、蓝牙。智能照明为照明产业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空间,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。国内企业也都开始重视了,但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、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,不要过热。作为企业来讲从人才储备上,人才结构的调整上,知识结构的更新上做好这方面的准备。智能照明路程还是比较长,不需要过于着急,太急于求成,可能欲速则不达。
未来发展是大浪淘沙淘汰已经来临
最后,从未来的产业发展来看,应该是大浪淘沙,优胜劣汰,目前生存的很多企业都会被淘汰。今年上半年以来频发的兼并重组趋势未来还会继续,未来会形成一批有实力、有规模的企业。
中国的LED产业有一个显着特点,就是生产企业特别多,初步统计超过1万家,而出口企业登记在录的大概有7千家。这7千家当中前20家的出口企业占到全部出口额的27%,出口范围覆盖了200个国家和地区。
从目前的LED照明产品发展趋势来看,现在最主要的产品还是替换产品,包括球泡、灯管、吸顶灯、筒灯等。并且,相当长一段时间替换产品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。当然,其他室内外的产品份额也在不断增长,比如说日本市场,日本市场的替换产品高峰已经过去了,现在进入了更高层次的照明解决方案阶段。